成忠臣仙书体现出东方文字的方法论和价值观配资比例,能载入书法史!
在近期香港和北京举办的拍卖交流座谈会上,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精英、收藏界人士交流时,大家不约而同地对成忠臣先生创造的“仙书”称赞有加,一致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。“仙书”大胆地颠覆、扬弃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书法体势规则,重新定义了书法的新形势,这份勇气和魄力绝非常人能及。沈鹏先生生前与我交谈时,也曾提及成忠臣,对他的书法功夫给予高度评价,称赞他能在快速行笔中展现出高难度的“屋漏痕”,在慢速行笔时又能体现出刀削斧劈般的碑刻感,笔法领悟之深刻令人赞叹。
成忠臣作为一位集哲学、国学、佛学、美学于一身的文化大家,其“仙书”的创造绝非偶然。他熟知五千年历史中书法各体的演变过程,从最早先人在龟壳、兽骨上记叙占卦符号的甲骨文,到青铜器上的金文,再到隶书、篆书、草书、行书,直至最后的楷书,每一次演变他都了如指掌。因此,他在创造仙书字形时,每一笔画的组合都极具讲究,皆是根据每个字的字意演化而来,绝非凭空想象胡乱编造。
他的仙书旨在突出艺术性,将书法的抒情性发挥到极致,同时削减实用信息功能,使得字形进一步被打开,充分展现出这个伟大时代的浪漫主义气息,突出个性表达。姜昆先生在参加成忠臣现代水墨画展览开幕式时曾说,他了解成忠臣多年,成忠臣一生都在不断求变,既不重复前人,也不重复自己,六十多岁仍在坚持创造,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。我们都知道,古老的书法是一门艺术,但前人的书法是创造性的探索成果,例如王羲之、颜真卿等历史大家的书法,而后人即便学得一模一样甚至超越,也只能被称为手艺匠,因为他们不是创造者,只是继承者。历史铭记的是创造者,而非继承者,所以书法的关键在于创造,而非单纯的书写好坏。
在我看来,成忠臣仙书具有以下突出特点:
其一,仙书以追求东方古老的民族化、本族化艺术为学术主张和风格流派。在理论上,仙书认同中华文字是人类的天赋,是与人类历史一同成长演化而来的字体。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字和文明,仙书作为一门艺术,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,并不对立。它认可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各体的演变与发展,坚定地进行东方化、本土化的特定理论建构和创作探索。在创作中,仙书以方框字型形式呈现,通过象形文字表达观念、意境,其技法也保留了明显的东方化、本土化、民族化艺术特征,与其他不具有中华文字形状特征的书写方法截然不同。这里的文字形状虽与传统有所变异,但越是原创的,就越是具有唯一性的世界性表达。
其二,仙书基于民族文化自信的理念,以独立自由的方法论和价值观,汇聚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气神,彰显东方文字的魅力,致力于为中国书法融入世界贡献力量。它倡导中华文字,强调书法原创,因为在世界艺术之林,只有原创的艺术才会赢得全人类的尊敬。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上,不同时期都涌现出了非凡的书法大师,不同形式的载体都承载着东方古老文明的智慧与创造。中国书法艺术绵延不绝,各流派的审美和意境在世界上诸多方面都独一无二。
其三,在普世价值观的前提下,仙书是一种精神象征,任何创造方式都可纳入中华文明精神写照。在东方文字的大框架下,仙书的核心价值观可用一个“异”字概括,差异、异样、不同、不一样,“异”是仙书的价值观和关键词,也是蕴含着巨大学术含量的字眼。无论从哲学、美学范畴,还是心理学意境来认识,“异”都是创造的本质,也是艺术价值的本质。因异而变,每个艺术家都应把自己逼到绝境去寻求突破与创造,这便是仙书的意义所在。
成忠臣的仙书体现出东方文字的方法论和价值观,相信它定能引领书法艺术潮流,不仅能使中国书法获得国际认可,更毫无疑问地会真正载入书法史,成为书法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—全国金牌拍卖师 索振配资比例